Model 3

0

c.c.

轎車

3

車型

169.99 - 233.79

車款介紹

規格

配備

試車報告/相關報導

車系沿革

事件簿

展示中心

加入比較

蘇佑倫

撰文

編輯部

攝影

21,932

2022

6月

15

在本次主流電動車集評中,車型涵蓋了中型轎車 Tesla Model 3 與中型休旅 Toyota bZ4X、以及可說定位是 SUV,但車格像是比一般中型掀背更大的 Hyundai Ioniq 5。雖然自車格角度來說,3 車看似並無交集,但不同於傳統底盤,純 EV 平臺賦予了這些車款不同的空間運用,讓 3 款不同車格的主流電動車,在空間的項目上面都各展優勢。

無獨有偶,在車長設定上,3 車都落在 4,700mm 之內的範圍,在車寬部分也都小於 1,900mm。車高部分,即使休旅車格的 bZ4X,也未超過 1,700mm。在這尺寸範圍內,停車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絕大部分的小車位甚至機械車位都可以順利停進;同時,3 車都配有前後雷達與倒車影像輔助。

在偏向主流的長寬高設定以外,純 EV 平臺帶來更大的軸距,則是讓集評 3 車都展現出電動車在空間運用上的優勢,也各自突破了不同車格的窠臼。

後座空間比較

空間比較表格
車款Toyota
bZ4X
Hyundai
Ioniq 5
Tesla
Model 3
車長 (mm)4,6904,6354,694
車寬 (mm)1,8601,8901,849
車高 (mm)1,6501,6061,443
軸距 (mm)2,8503,0002,875
後排座椅空間表現
膝部空間 (cm)22.519.514
頭部空間 (cm)67.56.5
椅面寬度 (cm)125127132.5
椅面長度 (cm)50.55251
椅面距車頂
高度 (cm)
6968.559.5
座椅調整機能椅背傾角
可調(2段)
椅背傾角可調(4段)
後排可前後滑移
13.5公分
頭枕不可調
車尾行李廂空間表現
容積 (liter)42024(前)
527~1,587(後)
88(前)
561(後)
深度 (cm)9898106.5
寬度
最窄 / 最寬 (cm)
98/143.5104/12596/130.5
高度 (cm)66/83(下層隔板)7567/83(移除隔板)
距地高度 (cm)72.57367
車尾門開啟後
門把距地高度 (cm)
200186165(按鈕)
後排座椅頃倒後
置物空間
最大深度 (cm)
181.5188.5193.5
備註:後排座椅空間以身高177公分男性為模特,並以基本舒適坐姿進行測量
(後座椅傾倒:bZ4X向前第1段、Ioniq 5向後第4段)
Ioniq 5測試車型後廂隔板下有Bose音響系統,因此未算入置物空間。

雖然軸距設定上是最短的,但 bZ4X 靠著相當靠後設置的後座椅,爭功爭取到最長的後排膝部空間。但由於擁有最高的地板距地面高度、以及最短的椅面距地板高度,因此乘坐時大小腿懸空的狀況是最為明顯,如非慵懶姿勢、將會大幅影響長途乘坐的舒適性。

bZ4X 靠著相當靠後設置的後座椅,爭功爭取到最長的後排膝部空間。但由於擁有最高的地板距地面高度、以及最短的椅面距地板高度,以正姿乘坐時大小腿懸空的狀況是最為明顯。

Ioniq 5 雖然車高並非最高,但較一般 SUV 更低的離地高以及地板距地面高度,加上明顯挑高的方正車艙,帶來最寬廣的頭部空間;此外,椅面距地板高度也是 3 車之中最高、腿部支撐性最佳,因此後排乘客可以坐得更舒適自在。Model 3 雖然是採流線線條的轎車,但頭部空間仍具有水準,與其餘 2 車平分秋色,最寬的椅面寬度,讓後座滿載 3 人時的左右空間可以稍微廣一些。

Ioniq 5 椅面距地板高度也是 3 車之中最高、腿部支撐性最佳,因此後排乘客可以坐得更舒適自在。而明顯挑高的方正車艙,帶來最寬廣的頭部空間。
Model 3 頭部空間仍具有水準,且有著最寬的椅面寬度,讓後座滿載 3 人時的左右空間可以稍微廣一些。

後廂空間比較

後行李廂部分,bZ4X 由於寬度和高度最低,也讓後廂 452 公升容積敬陪末座;不過,後廂地板相當平整,並且可以再降低約 10 多公分,爭取更多的置放高度,同時開口 72.5 公分的距地高也維持了一般休旅的水準,置放物品並無不便。

bZ4X 後廂 452 公升容積敬陪末座;不過,後廂地板相當平整,並且可以再降低約 10 多公分,爭取更多的置放高度

雖然層板不可調,不過 Ioniq 5 擁有最高的行李廂高度,方正的造型則帶來優異的使用機能和後排傾倒後的容積,前方亦有 57 公升的置物空間。Model 3 則是在轎車的外表下,以最深的後廂深度,爭取到傾倒前最大的行李容積。即使不是掀背開啟,但後尾門具備遙控、電動啟動功能,加上轎車最低的開口高度,置放一般物品的方便性並不輸休旅車款。

Ioniq 5 擁有最高的行李廂高度,方正的造型則帶來優異的使用機能和後排傾倒後的容積。並具有可全傾的 12 向雙前座電動座椅,提供雙前座電動腰靠、雙前座通風加熱和雙前座腿靠設計。
Model 3 在轎車的外表下,以最深的後廂深度,爭取到傾倒前最大的行李容積。且轎車設定帶來最低的開口高度,置放一般物品的方便性並不輸休旅車款。

車內座艙數位化各有特色

除了與過往燃油車款不同的空間運用優勢以外,車內座艙數位化亦是電動車令人眼睛一亮的關注點。由 Tesla Model 3 所帶起、以如平板電腦一樣的單一中置大型觸控螢幕,更已是許多車款爭相致敬的設計。

也因此,除了 Model 3 以外,bZ4X 和 Ioniq 5 亦不約而同地,在車艙數位化方面有著與品牌其它車款不同的著力點。

進入 bZ4X 座艙,首先映入眼簾的莫過於相當前移的全新 7 吋 TFT 液晶儀表板,設計相當具有未來感,儀表色彩的對比度亦使數字辨識性佳。但由於儀表距駕駛更遠、中文字體設定過小難以清楚辨別,以及未採用全數位儀表設計,讓警示、指示燈號的顯示品質有落差。此外,依筆者的駕駛姿勢,方向盤雖不會遮擋儀表,但整體可視範圍仍不若傳統的儀表位置。

進入 bZ4X 座艙,首先映入眼簾的莫過於相當前移的全新 7 吋 TFT 液晶儀表板,設計相當具有未來感,儀表色彩的對比度亦使數字辨識性佳。

bZ4X 的全新中控臺由 12.3 吋螢幕延伸至中央扶手,並採用雙層式設計,除了具備大型的中央扶手內部置物盒外,旋鈕式排檔座下方亦擁有大型的開放式置物空間。整體鋪陳與一般 Toyota 車款類似,讓駕駛不用大幅改變習慣即可上手,但也更加善用了電動車的傳動設計優勢。

bZ4X 的全新中控臺由 12.3 吋螢幕延伸至中央扶手,並採用雙層式設計,除了具備大型的中央扶手內部置物盒外,旋鈕式排檔座下方亦擁有大型的開放式置物空間。排檔旋鈕後方則是有附蓋的無線充電板。

bZ4X 首次導入的 12.3 吋原裝 DA 影音主機,其採用中文化的 Toyota Audio Multimedia 系統,整合聲控、空調操控、Navi 衛星導航等多項功能,並納入車輛主動安全系統的設定。這套與現行 Lexus NX 相同的作業系統,其 UI 近似 Android 系統,結合觸控式螢幕與多功能方向盤,整體操作易上手,且運作流暢,測試 2 天中都沒有遇到 Lag 或當機的情況。並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 與有線 Android Auto,方便延續智慧型手機上的介面操作。

bZ4X 導入的 12.3 吋原裝 DA 影音主機,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 與有線 Android Auto,方便延續智慧型手機上的介面操作。

整體車艙設計相當創新的 Ioniq 5,在車內具有 12 吋全數位儀表板、12 吋中央觸控螢幕組合而成的雙 12 吋 Jong-e GUI 新世代操作介面。此外,還以「Living Space」概念為主軸導入名為 Universal Island 的可移動式中央扶手,其可前後滑移達 14 公分,滑移至最後面時前座乘員移動更便利。中央扶手下除了有封閉式置物空間外,亦有著廣闊的開放式空間可放置較大型的包包等物品。雙前座可全傾倒的電動座椅設計,則可以提供如飛機商務艙般舒適的坐姿,搭配全景玻璃車頂,提供廣闊的放鬆空間。

Ioniq 5 在車內具有 12 吋全數位儀表板、12 吋中央觸控螢幕組合而成的雙 12 吋 Jong-e GUI 新世代操作介面。此外,還以「Living Space」概念為主軸導入名為 Universal Island 的可移動式中央扶手。

國內導入的 Ioniq 5 共分為 3 種車型,本次參與集評的是最高階的 EV500 Performance,除了包含皮質座椅、SVM 環景影像、BVM 盲區影像與 15W 無線充電板外,還多了後座 LED 閱讀燈、Bose 音響系統等。在中央娛樂系統以及全數位儀表板的部分,Ioniq 5 是集評 3 車中唯一沒有中文化的車款,在操作上便利性大打折扣。而且也是唯一未有配備原廠導航的車款,也因此無法享用國外版本所擁有的聯網導航、手機遠端操控等功能,但仍配有遠端遙控啟閉與遙控停車輔助系統。若需要使用導航的話仍須仰賴有線的 Apple CarPlay 或是 Android Auto 連接。

EV500 Performance,除了包含皮質座椅、SVM 環景影像、BVM 盲區影像與 15W 無線充電板外,還多了後座 LED 閱讀燈、Bose 音響系統。
Ioniq 5 是集評 3 車中唯一沒有中文化,也是唯一未有配備原廠導航的車款,導航仍須仰賴有線的 Apple CarPlay 或是 Android Auto 連接。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配備全數位儀表,但 Ioniq 5 在儀表編排上無法自訂位置,儀表亦無法調整高低,位於最左邊的時速表在筆者的駕駛姿勢中,會遭到方向盤的遮擋。而可以提供問題解方的 AR HUD 抬頭顯示器,卻受限圖資等因素付之闕如,是相當可惜之處。

位於最左邊的時速表在筆者的駕駛姿勢(方向盤高度較低)設定下,會遭到方向盤的遮擋。

作為簡約、科技化座艙設計的濫觴,Model 3 未搭載前方儀表板,將車輛功能幾乎全部整合至中央橫置大型觸控螢幕的設計,至今仍是車壇中僅有的設計。其觸控螢幕的大小來到 15 吋,整體基本編排以左⅓為重要行車資訊、右⅔為其他資訊的設置方式。

作為簡約、科技化座艙設計的濫觴,Model 3 未搭載前方儀表板,將車輛功能幾乎全部整合至中央橫置大型觸控螢幕的設計,至今仍是車壇中僅有的設計。其觸控螢幕的大小來到 15 吋。

左方行車資訊部分,上方最靠近駕駛視線的地方多為一般車款的儀表資訊,如時速、方向燈狀態與指示燈號狀態,下方則是行車輔助內容,如隨方向燈顯示的側方影像等,並整合道路虛擬實境顯示等功能。右方的其他資訊,則仰賴下方如智慧型手機 App 一樣操作的主選單叫出功能,進行導航、車輛設定、音樂或其他娛樂功能。

整體基本編排以左⅓為重要行車資訊、右⅔為其他資訊的設置方式。左方行車資訊部分,上方最靠近駕駛視線的地方多為一般車款的儀表資訊,如時速、方向燈狀態與指示燈號狀態,下方則是行車輔助內容。右方的其他資訊,則仰賴下方如智慧型手機 App 一樣操作的主選單叫出,進行導航、車輛設定、音樂或其他娛樂功能。

而讓 Model 3 在操作上與過去車款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極簡的座艙設計下,幾乎任何的車輛設定都仰賴中央螢幕的操作。在這樣的設計框架下,從開啟、進入選單到操作的設定其實相當不便,若使用方向盤上的按鍵進行語音控制可以對車主省下不少動手的步驟,包含開啟方向盤、後視鏡的電調選單、雨刷速度調整、空調設定、導航、撥放多媒體等。事實上是,在 Model 3 上幾乎所有電系部品的操作都可以使用中央選單或是語音控制。

Model 3 也是集評三車中唯一有搭載 LTE 連網功能的車款。並且可以瀏覽 YouTube、Netflix 或 Twitch 等影音網站。

此外,Model 3 也是集評三車中唯一有搭載 LTE 連網功能的車款。並且可以瀏覽 YouTube、Netflix 或 Twitch 等影音網站。此外,Model 3 也支援 Wi-Fi 連線,可以進行軟體更新。再加上 LTE 連網可以整合手機 App 進行遠端操控,讓 Tesla 雖然未配有 Apple CarPlay 或是 Android Auto,但仍提供優異的手機車輛整合體驗。

最近瀏覽車型

Tesla
加入比較
Model 3
169.99-233.79

比較清單

開始比較

取消比較